2007年5月25日星期五

伊犁河谷:大河向西流

西域边陲,在西天山各分支的夹峙下,伊犁河径向西流,最终注入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。而向西开口的宽阔的伊犁谷地,也使得来自大西洋的湿润西风气流能够长驱直入,为这里带来丰富的降水,直至遇到高耸入云的天山,从而在干旱的西域另辟出一片独特的天地,赢得了“塞外江南”的美誉。在这里,维吾尔族与汉族杂居在城镇与乡村,而浪漫的哈萨克人则总是骑着马儿在雪山中的森林草场间、溪流旁放牧。这就是圣大光明的伊犁河谷!



点击看大图

伊犁河谷卫星地形图(点击图片查看大图)





喀什河谷三维立体图






图文资料(《中国国家地理》2006年第11期):





地处西天山的伊犁河谷兼有南北疆特点,素有“中亚绿洲”、“塞外江南”的称誉。那里既有雄美的雪峰、冰川,也有俊秀的河川;既有恬静悠然的牧场,又有人神共织的农耕大地。帮有人说“不到伊犁,不知新疆之美”。伊犁河谷之美,源于雄壮俊秀的天山、源于圣大光明的河谷、源于静静飘动的伊犁河、源于恬静生活的人们。



“伊犁是新疆最富饶的土地,它的富饶来自于水量丰富的伊犁河和这里宽阔的谷地。”



伊犁地区是由西北-东南走向的北天山山脉与西南-东北向的南天山山脉夹峙形成的西部宽东部窄,西部低东部高,开口向西的三角形区域。伊犁谷地在中国境内东西长360公里,南北最宽处275公里。两大山脉之间由东西向的中天山山脉分割成山、河谷、盆地相间的格局,形成了伊犁河谷、喀什河谷、特克斯河谷、巩乃斯河谷四大谷地。而喀什河、特克斯河、巩乃斯河最终汇成伊犁河,于是伊犁河谷成了伊犁地区最大的河谷。



每年春季(从大西洋过来的)湿润的西风气流进入伊犁河谷,由低向高处爬升,气流由暖变冷,在山前地带形成丰富的降水,迎风坡可达到600-800毫米,而西部的河谷平原区的平均降水也在200-350毫米,所以伊犁河谷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。夏季丰富的降水和春季天山融雪使伊犁河谷不仅水源丰富,而且丰水时间很长。丰富的降水在东西向展开的谷地发育出了丰富的河流:伊犁河的三条支流在注入伊犁河之前在伊犁谷地呈现北中南分布,北部316公里的喀什河与中部258公里的巩乃斯河几乎东西向平行,而南部237公里的特克斯河在形成一个大弯后由南向北注入巩乃斯河。



伊犁河在哈萨克斯坦称Ili,是一条国际性的内陆河,全长1500公里,其中在我国境内442公里,在察布查尔(锡伯语“粮仓”之意)锡伯自治县北部出境,流经哈萨克斯坦的萨雷耶西克阿特劳沙漠注入巴尔喀什湖,年平均流量375立方米/秒,与我国东北的辽河接近(平均流量400立方米/秒)。伊犁河的三大支流如中国西域里的天河,从河源冰川海拔4000-5000米奔腾近300公里下落到海拔1000-2000米的平原地区,从而形成大比降的特征,河流下切基岩,形成高山峡谷的景观。河流进入平原后,由于地势平坦,流速平缓,在平原谷地飘动摆荡,河网发达。同时由于特克斯河由南向北流动汇入巩乃斯河,与巩乃斯河几乎直角相交,在春季易发生冰凌,夏季河水在巩乃斯河的顶托作用下,往往形成春夏季的洪水泛滥,淹没河道低地,并沿伊犁河、巩乃斯河、特克斯河形成大面积的湿地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