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3月31日星期六

大河寻源史

  在大河之畔生生不息的子孙们一直在寻找着母亲河的乳汁从哪里来,又有着怎样的遭际,对母亲河源头的寻找经历了千年百载,是跨越了时空的中华民族接力之旅。

  卡日曲和约古宗列曲的黄河正源之争,纷纷扬扬,此起彼伏。虽然尘埃已经落定,但余音仍然绕梁。


——《中国国家地理》2006年第2期〈青海专辑·下〉



  不得不说的是,作为农耕民族的汉人,开拓精神是很不足的。即使是早就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的黄河,在1949年前,其源头考察也主要是由蒙族和满族完成的。

  对于黄河源头的记载,最早可能是《山海经》中的一句“河出昆仑”。在古代,传说昆仑“方八百里,高万仞”,是“百神之所在”,但具体在何处,却并不清楚。

  对于河源的大致位置,直到隋朝才算比较肯定。隋平定吐谷浑后,在河源地区设立了河源郡,说明当时已知道黄河发源于此。

  然而,对河源的实地考察,却是蒙古人开始的。

  元代至元十七年(公元1280年),元世祖忽必烈命荣禄公都实(笃习)为招讨使,佩金虎符深入河源,历时4个月,绘图而还。是有记载的第一个到达河源的 人。返回大都后,都实向忽必烈写了考察报告,绘制出《河源图》。翰林学士潘昂霄得到了河源报告的副本,他据此撰写了《河源志》,“河源在尕乃思西鄙,有泉百余泓……灿若列星,以故名火敦脑儿。火敦译名星宿也。群流奔凑,近五七里,汇二巨泽名阿剌脑儿。”《河源志》第一次记载了黄河源从星宿海汇进了两湖。可 惜的是,《河源图》今已失传。

  在明代,河源地区不属于中原王朝的版图,成为了所谓的“化外之地”。且明代闭关锁国,私出国境是死罪,汉人自是难以深入河源了

  再次的实地考察,已经是清代了。康熙四十三年(1704年),康熙皇帝命侍卫拉锡等视察河源,但他们也只到了星宿海。拉锡确认了元代的记载,并发现星宿 海的水还有三条河作为上源,遗憾的是,当时他并没有继续上溯。但康熙末年组织全国性的地形测量,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被部分勘察和绘制出来了。

  清乾隆四十七年(1782年),朝廷派人到河源去祭祀河神,这次出于对神的敬畏,真的到达了河源,留下了一些有价值的材料。这次考察提出黄河发源于一个叫做 “噶达素齐老”的地方,后在1978年的考察中被证明是虚构的。

  中华民国时期,官方的考察最多也只到鄂陵湖和扎陵湖地区,没有到达真正的源头。

  1952年8月,项立志、董在华率领的黄委会河源查勘队,经历时两个月,按 1/25000地图勘测了河源地区和通天河支流色吾曲入口处,并对当地藏族群众进行了访问。但这次考察还主要是对历史记载的确认,考察报告指出:“黄河是源自约古宗列曲”。但不可思议的是,报告中居然有“鄂陵湖在上,扎陵湖在下”这样低级的错误!此后,经过多次考察,直到1978年才纠正过来。

  在此后的多次考察与论证中,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孰为正源成了争执的焦点。前者是习惯上公认的正源,但以后者为源则更长。

  1985 年,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,确认约古宗列曲(玛曲)为黄河正源,并在玛曲曲果竖立了黄河源标志。

  大河寻源史总算是尘埃落定了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